131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131中文 > 八识规矩颂 > 3. 第3集《八识规矩颂》

3. 第3集《八识规矩颂》

推荐阅读:

这三种条件叫做现。我们面对这三种条件,现在、现有、显现的境界,加以量度,加以楷定,叫作现量。所以这个现,它是在形容这个所缘的境界,这个量是在形容能缘的心,它是一种量度跟楷定。这个合起来的意思,我们看下面解释。

谓五俱意识之第一念,现前明了,不起分别,不带名言,无酬度心,亲得法体,如镜现像,名为现量。

这个现量,它多数是发生在这个五俱意识的第一念。就是这个五俱意识,前五识跟这个第六识同时活动叫五俱意识,事实上等于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了。第一念跟境界接触的时候,事实上这个五俱意识跟境界接触,第一念事实上是前五识而已,第六意识是第二念才生起的。所以这一念的时候,它是有三种情况出现。

第一个,现前明了。现量的条件,它不能够是属于昏昧或者是癫狂的状态,他的内心必须是一种现前明了的,不能有昏昧,也不能有癫狂、错乱的情况。这是第一个条件。

第二个条件:不起分别。这个时候的内心对境界要能够不起分别。什么叫不起分别呢?这以下解释,不带名言,无酬度心。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取到了境界的相状以后,它没有名言的分别,也没有酬度的心。没有酬度心也等于是不带名言的意思了。这第二个条件,它不能够有名言的分别,只能够有自性的分别。

《八识规矩颂》监学法师、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:阿弥陀佛!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:三、识能缘量。

我们《八识规矩颂》分成四大科,第一大科是说明作者略史,这一科已经说过了。第二大科是说明解释标题,解释标题分成两科,第一科是总释标题,第二科是别明八识。第二科当中分成五小段,就是别明八识分成五小段,这个是第三小段识能缘量。

那么什么是识能缘量呢?我们解释一下。

我们这个心识,它有了别的功能,当这个心识跟境界接触的时候,它有能所的差别,能跟所。那么约着能分别的这方面来说,会得到一种认识,这个认识在唯识学就安立作量。就是说,我们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触的时候,就会生起一个量,这个量就是认识。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认识,也可能是不正确的认识,所以这当中就有三种的差别,就是:第一个现量,第二个比量,第三个非量。我们来说明这个识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会有三种量出现,就三种的不同的认识。

第三个,亲得法体。它能够亲证诸法的自体。

这三个条件:现前明了、不起分别、亲得法体。我们的内心跟境界接触,能够保持这三种状态,讲一个譬喻:如镜现像,就像这个镜子把这个影像现出来。那么镜子把现像现出来,是个男人,是一个女人,是一个富贵的人,是一个贫穷人,它现出来的时候,镜子它没有名言的,它只是把这个像如实的现出来而已,这种情况安立作现量。

这个现量有两种的情况。第一个是有为法的现量,第二个是无为法的现量。

先看第一个现量。什么是现量呢?现就是现在、现有、显现。这个量就是量度、楷定。这个现是有三个意思:

第一个是现在。就是说这个境界他是存在于现在,而不是过去已灭,也不是未来未曾,而是存在于现在的一个情况。

其次呢,现有。这个境界它必须是有真实的东西存在,而不是我们讲这个龟毛或者是兔角,这个东西都是世间上是没有的,这个简别这种不真实的情况,它是现有的。

第三个,显现。它不但是存在于现在,而且是现在存有的,第三个条件呢,他在空间上必须要显现。

什么叫显现呢?我们举一个例子,比如说地底下在一百公尺的地方有黄金,这个黄金是存在,是存在于现在,是现在,而且是存在的。但是就着我们肉眼来说,这个地底下的黄金是不显现,它并没有显现。但是有天眼的人,这一百公尺底下的黄金它是显现的,他的天眼能够照了分明。所以说它第三个条件,它必须这个境界要能够显现。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