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1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131中文 > 佛修 > 推荐好友书籍(第三期)

推荐好友书籍(第三期)

推荐阅读:

“四五个月,大嫂,你见过四五个月有这么大块头的婴儿么?”马上又有人提出了异议。

“瞧瞧是男孩还是女孩。”有人说着上前掀起了襁褓一角瞅了一眼,兴奋地说道:“是个男孩。”

婴儿突然“哇”地一声大哭起来。

“他一定是饿了。”有人做出了判断,“得给他喂奶。”于是众人的目光一齐盯往了一名少妇——这名少妇体格健壮,胸前鼓鼓的,显然奶水充足。少妇脸涨得通红,却坚定地摇摇头“我得留给自己家的。”她瞥见众人眼光的不满,赶紧补充道:“我先给他喂点,剩点给自己家的。”说完,抱着婴儿往自己家走去。

等少妇刚离开,众人正欲散去,一个尖锐的声音忽然响起,“诸位父老乡亲,请听我一言!”村民们一看,原来是村里的野道人。野道人道袍破破烂烂,尽是补丁,领子袖口脏得能照出人影。手中一根拂尘稀稀落落,没几根毛,身材矮瘦,瘸了一条腿。他是一年前来到三眼井的,无人知其根底,靠着画符治病、占卦算命的本事在村中混吃混喝,平日行为十分不端,常做些偷鸡摸狗、偷看女人洗澡之类的下流勾当。但村中人对他却多有畏惧之心,村中食物紧缺,这个野道人却整日油光满面,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食物,有人发誓说亲眼见过他吃人肉,对此野道人也不否认,反而得意洋洋地说:“老子年轻时打仗,饿了不吃人还能吃什么?要说人肉,应该是精壮的男子最好吃,有嚼劲。妇孺的肉太嫩,老人的肉太干,还不能是吓死的,吓死的肉就酸了。”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,但村民对野道人却从此像避瘟神一样避着。这野道人却从不自知,每日最喜欢到人多处吹大牛凑热闹,浑不将别人鄙夷的眼光当回事。

神机鬼辩作者/道德皇帝类别:武侠修真本书书号17264

这一年,从西伯利亚草原到河套草原,发生了严重的干旱,饥饿的游牧民族像潮水般大量涌向富饶的中土,其中包括匈奴人、鲜卑人、羯人、氏人、羌人,还有库奚莫人、契丹人、丁零人、柔柔人。面对这庞大的移民潮,大臣江统作《徒戎论》上书晋武帝,提出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,请武帝将其拒之门外,但晋武帝没有采纳,反而以大国的姿态拱手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精通骑术、手持利刃的胡人

正文:

西晋末年,诸胡乱华,群魔乱舞,洛京倾覆,中州士女避乱江南者十之六七,留在北方的人命运非常悲惨,匈奴、羯族军队所到之处,屠城掠地千里。

两淮一带地区为兵家必争之地,遭受的苦难更加深重,胡皇石勒在此地一次便屠杀百姓数十万,赤地千里,人口锐减,土地荒芜,虎豹豺狼成群出现。残留的百姓筑堡以自保,与胡人对抗,据《鸣沙石室佚书》记录:“永嘉大乱,中夏残荒。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。多者不过四五千家,少者千家五百家。”

野道人整了整他那身满是灰尘的破道袍,侃侃而谈:“诸位,昨夜贫道夜观天象,瞧见天空一道红光,直落入村中,此乃大吉之兆。这老樟树向来通灵,今日树下平白无故多了一个婴儿,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祥瑞,大家一定要好好照顾好他,将他抚养成人,必能保我们三眼井上下平安,逢凶化吉!”

“呸!臭道士又在撒谎骗人,这种话谁信呀。”有人不无恶意地说道。野道人刚要反驳,另外一个也插嘴道:“我昨天夜里起来上茅房,黑咕隆冬地好像看见有个人放了样东西在大樟树下,然后骑着一匹白马出了村子。”

野道人的谎言被彻底揭穿了,众人一齐拿他取笑,他却像没事人一般,伸出两根手指抚弄着自己脏且打结的胡须,来了个充耳不闻。

在距沛郡百余里的一处不知名的深山之中,有一处坞堡,因为堡中有三口水井,泉水清澈,故取名三眼井。由于地方偏僻,四面环山,交通不便,外人绝难知晓,因此未经战乱,堡中百姓以捕鱼打猎为生,生计艰辛,但比起外面的世界,却算得上安居乐业了。

九月初九,正是重阳节,这天天不亮,三眼井的村民们还在安睡,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突然打破了宁静。

三眼井的村头有一棵老樟树,树龄百年以上,须五六人才能合围,枝繁叶茂,被村民认为是有某种灵性。逢年过节,都要准备牲礼到树下拜祭一番,祈求好运。清晨,陆续来到大樟树下的村民惊讶地发现树下放着一个襁褓,里面包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。婴儿停止了哭泣,瞪眼瞧着围观的人群。全村的村民大都到齐了,连宗长闻讯后都亲自赶了过来。几名妇人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。

“瞧他模样,大概得有十个月大了。“

“不对”,立即有人反对,“俗话说七坐八爬,你们看他连翻身都不会,最多四五个月。”

点击下载,本站安卓小说APP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